台当局九条禁令激怒港澳人士,评论称彻底暴露民进党当局真面目******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民进党当局发布所谓的“港澳居民不得从事活动一览表”,列出九项港澳居民在台湾不得从事的活动,包括不得参加游行以及不得接受媒体邀请发表意见等,引发巨大争议和强烈批评。
据香港《东方日报》5日报道,台湾“移民署”近日发布“港澳居民不得从事活动一览表”,港澳居民不得从事的九项活动包括不得参加选举造势活动或助选活动,不得参加游行、抗争等政治性质公众活动;不得进入军事防务地区、实验室、生物科技、研发或其他重要单位;不得到各军事基地、要塞堡垒窥视、拍照或摄影等。其他还包括不得从事违反社会风俗或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不得未经许可工作,包括模特作秀或短期契约工;不得接受媒体邀请访问等。港媒注意到,公告没有写明法律依据、罚则和“港澳居民”的定义,不知道是仅限于在台停留的入境人士,还是包括在台湾持有居留身份的港澳人士。换言之,旅行观光可能同受影响。
台湾陆委会称,相关公告属“误植”,“移民署”已移除该页面,不得从事的非法活动目前仍在讨论中,将供港澳居民参考。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廖元豪质疑该公告的法律依据,称“没有法律效力,但有恐吓效果”。他说,“你把游行、接受媒体邀请,跟卖淫、军事的东西放在一起”,可能会引发在台居留港澳人士的寒蝉效应。香港理工大学学者陈伟强表示,台当局此举十分荒谬,文件的流出并非偶然,而是试水温,测试香港人的反应。
香港2019年爆发“修例风波”后,民进党当局不断炒作“大批港人移民台湾”。根据台“移民署”数据,2021年有11173名港人获得居留许可,比2020年增加360人;1685名港人获得定居许可,“居留和定居许可人数均打破历史纪录”。但《东方日报》直言,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真正获得定居许可的比例并不高。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还不断提高港人移民门槛。2020年8月,台“内政部”增设条文,列明如果申请者为现任或曾任大陆行政、军事、党务或其他公务机构,以及大陆在港澳投资的机构或新闻媒体职员时,台当局将不准其居留许可。2021年6月,台湾规定18岁以上港澳永久居民填写材料时,须填写是否“现(曾)于香港或澳门政府部门任职,宣誓或签署声明拥护基本法、效忠港澳政府”,同时申报毕业后所有工作经历,而非过去那样只填写近10年经历。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勇表示,不少台湾政客在香港“修例风波”期间声援暴徒,却对随后前往台湾发展的港人进行诸多限制,甚至不提供基本保障,如今又出台所谓的“九不得”政策,是将港人视为“炮灰”,为达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择手段。他希望香港市民擦亮双眼,避免被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说,台当局炮制“九不得”明显敌视港人,好像港人去台湾就是做间谍。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傅健慈认为,台湾当局炮制的“九不得”措施引起坊间批评后又赶忙将公告“下架”,是“作贼心虚”,显然发现有关规定欠缺法律基础、事实和理据支持,更不符合人权的普遍标准。
有媒体披露,不少港人因为移居台湾后的生活“不如预期”,选择回流香港。有评论5日称,香港爆发“修例风波”之际,民进党当局摆出一副关心、支持运动的姿态,蔡英文多次声称“与港人在一起”。一时间一些港人信以为真,把台湾视为“乐土”,甚至不惜冒险潜逃。然而,任何骗子都逃不过时间的检验,所谓“九不得”彻底暴露民进党当局的真面目,彻底击碎部分港人对台湾一厢情愿的幻想。(环球时报)
2022年台湾多地房市衰退 业者:买方多在观望******
中新社台北1月3日电 台湾六座主要城市(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陆续公布的房屋交易量显示,2022年除台中保持增长外,其他五市均出现衰退。有业者表示,因楼价趋高,各城市有意买房者多处于观望阶段。
综合中央社、《经济日报》、中时新闻网等台媒近日报道,根据地政部门信息,六市全年房屋交易量合计约24.4万栋(同比减少8.8%),虽是近十年来第四高,但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房产信息网站“好房网”称,台湾去年的房市在年初延续了2021年的热势,但下半年受银行升息、政策“打房”等因素影响,交易量大缩。
六座城市中,台北2.9万栋、新北6万栋、桃园4.4万栋、台中5.1万栋、台南2.3万栋、高雄3.7万栋。除台中较2021年增长外,其他五市皆表现为衰退,高雄市年减17.3%为最多。
回顾该六市近10年房市表现,高点在2013年、交易量达29.2万栋,当年新北市突破8万栋,是六市10年来唯一“破8”的纪录。房市在2014年出现回头,一路下滑到2016年进入谷底,当年六市交易量仅18.2万栋。2017年房市上涨,之后虽遇疫情,交易量仍持续攀升,2021年是过去10年的第二波高峰。但到2022年,台湾房市又出现反转。
台湾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资深经理徐佳馨受访时说,房市高涨至2022年,之后受利率飙升、国际局势等影响,台湾的买方观望意味趋浓,交易量为四年来首度下滑。对于2023年,联合新闻网分析称,房市已进入传统旺季却“旺季不旺”,依然处于冷静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