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东数西算”全网大火,一文告诉你“东数”如何“西算”******
最近,“东数西算”工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前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算力资源布局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与5G时代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在业内专家看来,现阶段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不仅可以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也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必然选择。
“东数西算”是什么?
“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东数”为什么要“西算”?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图源网络)
东部哪些数据送往西部去算?
西部数据中心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东部枢纽处理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东数西算项目是促进算力、数据流通,激活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布局这8个算力枢纽和10个集群?
依托这8个算力枢纽,有利于集中政策和资源,着力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保障,更好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由东向西有效转移。
在8个算力枢纽内,进一步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每个集群是一片物理连续的行政区域,具体承载算力枢纽内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通过10个集群,将有效减少数据绕转时延,降低长途传输费用,保障数据中心能源供给,积极协调安排能耗指标。
(图源网络)
“东数西算”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东数西算”将带动土建工程、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对于提供算力的企业,有助于加快实现云网协同,提升算力服务的品质;降低网络、电力等成本;规划算力资源更有针对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对于使用算力的企业,有助于享受更为便捷、易用的算力服务;进一步降低上云用数成本,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制作:姚坤森
千亩洼地生态修复 河北鸡泽废弃坑塘变身致富“聚宝盆”******
中新网邯郸1月12日电 (王天译 祁鹏飞)临近春节,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风正乡的六方湖内,400亩藕田迎来丰收,藕农们蹚在过膝深的水塘里,搜寻藏在淤泥中的莲藕。
六方湖湿地总面积1060亩,其中湖面占地660亩。据鸡泽县风正乡党委书记李召峰介绍,此处曾是一片洼地,由于紧邻洺河,每到汛期常常会被水淹没,后期的排水、消毒、清淤又极耗费资源,因此被搁置撂荒。为盘活资源,2015年,鸡泽县通过整修地形、挖渠引水、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将废弃坑塘打造成了湿地公园,改善周围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洺河鸡泽段的调蓄能力。
图为藕农们正在采挖莲藕。 金华 摄“之前这里是个烂泥潭,一到夏天气味难闻,我们村的人都绕道走,自从建了六方湖以后,生态环境好多了,每天都有不少人来这游玩,还有不少珍稀鸟类在这安家。”正在采藕的风正乡东六方村村民王国强说。
优良的生态不仅吸引了鹭鸶、戴胜、黑翅长脚鹬等1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50余种珍稀鸟类栖息,还引得莲藕客商来此投资。今年初,鸡泽县流转了湖边的400亩涝洼地,建起了莲藕种植基地,基地与周边村庄签订用工合同,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
“在这上班离家近,一天有150元收入,还不耽误种地。”东六方村村民王荣申说,农闲时他便来莲藕种植基地当起了藕农。
图为藕农们正在采挖莲藕。 金华 摄据鸡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志现介绍,六方湖生态修复以来,鸡泽县通过引进“莲藕+鱼虾”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既提高莲藕和鱼虾产量,又减少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实现了良性循环,藕塘的管理和采收也为附近村民累计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8000元。下一步,鸡泽县将继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途径,让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